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5期紀念專刊《繼承與開拓──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 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圖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4期紀念專刊《懷念一代宗師──與星雲大師交會的時光》。 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圖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5期特別企劃佛光山開山專題及收錄,佛光山開山長老與各界人士緬懷大師的文章,歡迎索閱。 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佛光山開山 57 週年紀念 《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出刊
2023-05-15
5月16日正逢佛光山開山57年,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百日。
每次,從外地回佛光山,車子行駛進入高雄大樹區,沿途層層疊疊的山巒,樸實的房舍,誰會想到這裡是弘揚人間佛教的聖地─佛光山。
57年前,星雲大師在這塊貧瘠偏僻充滿刺竹的土地,舉起復興中國佛教的旗幟,讓佛法回到人間社會,重現盛唐佛教的光輝燦爛,光照寰宇。人間佛教,點亮了人心,溫暖了人間,回到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
今年2月5日,大師圓寂後,來自全球各界緬懷大師的文章,如《法華經》〈從地湧出品〉般紛紛湧現,呈現大師化世與益人的無限因緣。為了更完整地呈現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對近現代國家社會的影響以及佛教多元發展的軌跡,如何「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人間佛教學報》編輯群繼第44期學報《懷念一代宗師─與星雲大師交會的時光》專刊後,於45期再次推出《佛光山開山57週年.繼承與開拓─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回顧大師開山弘法的目標,以及收錄從教育、文化、出版、學術、媒體、文學、藝術、體育、博物館等各界對大師緬懷的文章,文中反映了人間佛教對現當代社會人心起到重要影響,以及為未來佛教的發展指出一條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道路。
佛光山開山57週年,我們收錄大師的〈佛光山開山故事〉長詩,〈我說佛光山的因緣〉、〈佛光山的「人事法制」〉以及〈佛光山對佛教的影響〉等文,從佛光山的開山、佛教的歷史、制度、文化、環境的發展,大師諄諄教誡佛光子弟,創業唯艱,守成不易,如何開拓發展人間佛教,並且帶領大眾在人間佛教上繼承傳統優良文化,突破保守、消極、僵化的陋習,走出一條適應現代化社會,並且成為世代人心的歸趣與精神寄託的大道。
本期力邀與大師一同開山的長老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以及心定和尚、蕭碧霞師姑,撰述他們跟隨星雲大師弘法利生一甲子以上的體悟。這些內容文獻,有助於後輩的我們理解台灣早期社會在戰後、在戒嚴時期,大師如何克服重重困難限制,以文化、教育為基礎,為佛教培養人才、為興隆佛教,一步一腳印跨出新里程,當中至關重要的精神理念。對於各界關心佛光山的未來,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的〈以大師精神的「人間佛教」為依靠〉一文也做了回應。
此外,與大師結緣的文化界朋友,如著名作家王鼎鈞先生在〈佛光普照文學〉中表示,他認識的大師「不但是佛學的大師,也成了文學的大師。你可以說文學是他的護法,更可以說他是文學的護法。他的名字寫在佛教史上,也寫在文學史上。我在英語的世界蟄伏在中文的窯洞裡,終於也感受到他的震波。」道出大師一生傳播佛教「以哲學為體,文學為用」知行合一的精神理念。
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獎獲得者、武漢大學國學院榮譽院長郭齊勇教授讚譽大師「現代化需要儒釋道,儒釋道需要現代化。在這些方面,星雲大師與佛光山走在了前面」。
知名文學家、旅行家余秋雨先生〈承受苦難其實是為世界承擔〉文章中,帶領我們看到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從靜僻的山林踏上淨化人間的道路;讓清淨智慧的佛法,圓融社會各界的界限;從冷淡的清修,走上家庭的幸福安樂。大師越過窮山惡水,將佛法的甘露,一點一滴的滋潤人間,讓深埋人心的菩提種子,萌芽、抽枝、茁壯,彼此相依相靠,超越宗教、族群、地區、語言、文化,促進和諧人我、和諧社會的關係。
大陸《人民出版社》原書記黃書元社長在他〈胸懷大善的聖僧─關於星雲大師的幾個記憶片斷〉一文提到,參與2015年4月15日,《人民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新書發布會,有17位部級領導等重要嘉賓以及各界人士出席,現場擠得水瀉不通。89歲高齡的星雲大師不顧色身老邁,專程趕到北京,當他坐著輪椅進入人民大會堂,全體與會人員起立向他致敬。黃社長引述《道德經》云:「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他之所以值得崇敬,是因為他的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有信仰、只為團體、為社會、為蒼生,他不僅在佛教這個領域把人間佛教理念推廣至世界,以一己之力使佛光山的事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崇高境界。」
來自各界的文章,都是大師慈悲喜捨的人間因緣。如: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系施耐德教授、韓國釜山弘法寺住持深山法師、蘇州寒山寺住持秋爽法師、西安西北大學李利安教授、北京清華大學聖凱教授,博物館界的廖新田館長等等近百篇,此在無法一一詳盡描述,我們在收錄的同時,摯誠感謝各界對大師的紀念與追思。
大師一生致力兩岸和平往來,做為一個愛國愛教愛眾生的僧侶,在〈人間佛教的宗要〉一文中,大師提出「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事因緣,心意和悅」的踐行理念,讓人間佛教無遠弗屆的走入千家萬戶,他的慈悲、智慧、結緣,潤物無聲,深入民心。如大師的隨侍英文翻譯妙光法師所言:「他不是一個政治和尚,而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出家人。」
適逢佛光山開山 57 週年,過去、現在、未來,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心裡有人間佛教,心心念念懷抱眾生,那麼,即如大師在〈真誠的告白〉所言:「奉行人間佛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
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
索閱洽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藏經樓)
聯絡人: 林郁婷
電話:07-6561921 分機 2542
線上登記:https://reurl.cc/xl53Z5
每次,從外地回佛光山,車子行駛進入高雄大樹區,沿途層層疊疊的山巒,樸實的房舍,誰會想到這裡是弘揚人間佛教的聖地─佛光山。
57年前,星雲大師在這塊貧瘠偏僻充滿刺竹的土地,舉起復興中國佛教的旗幟,讓佛法回到人間社會,重現盛唐佛教的光輝燦爛,光照寰宇。人間佛教,點亮了人心,溫暖了人間,回到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
今年2月5日,大師圓寂後,來自全球各界緬懷大師的文章,如《法華經》〈從地湧出品〉般紛紛湧現,呈現大師化世與益人的無限因緣。為了更完整地呈現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對近現代國家社會的影響以及佛教多元發展的軌跡,如何「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人間佛教學報》編輯群繼第44期學報《懷念一代宗師─與星雲大師交會的時光》專刊後,於45期再次推出《佛光山開山57週年.繼承與開拓─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回顧大師開山弘法的目標,以及收錄從教育、文化、出版、學術、媒體、文學、藝術、體育、博物館等各界對大師緬懷的文章,文中反映了人間佛教對現當代社會人心起到重要影響,以及為未來佛教的發展指出一條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道路。
佛光山開山57週年,我們收錄大師的〈佛光山開山故事〉長詩,〈我說佛光山的因緣〉、〈佛光山的「人事法制」〉以及〈佛光山對佛教的影響〉等文,從佛光山的開山、佛教的歷史、制度、文化、環境的發展,大師諄諄教誡佛光子弟,創業唯艱,守成不易,如何開拓發展人間佛教,並且帶領大眾在人間佛教上繼承傳統優良文化,突破保守、消極、僵化的陋習,走出一條適應現代化社會,並且成為世代人心的歸趣與精神寄託的大道。
本期力邀與大師一同開山的長老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以及心定和尚、蕭碧霞師姑,撰述他們跟隨星雲大師弘法利生一甲子以上的體悟。這些內容文獻,有助於後輩的我們理解台灣早期社會在戰後、在戒嚴時期,大師如何克服重重困難限制,以文化、教育為基礎,為佛教培養人才、為興隆佛教,一步一腳印跨出新里程,當中至關重要的精神理念。對於各界關心佛光山的未來,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的〈以大師精神的「人間佛教」為依靠〉一文也做了回應。
此外,與大師結緣的文化界朋友,如著名作家王鼎鈞先生在〈佛光普照文學〉中表示,他認識的大師「不但是佛學的大師,也成了文學的大師。你可以說文學是他的護法,更可以說他是文學的護法。他的名字寫在佛教史上,也寫在文學史上。我在英語的世界蟄伏在中文的窯洞裡,終於也感受到他的震波。」道出大師一生傳播佛教「以哲學為體,文學為用」知行合一的精神理念。
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獎獲得者、武漢大學國學院榮譽院長郭齊勇教授讚譽大師「現代化需要儒釋道,儒釋道需要現代化。在這些方面,星雲大師與佛光山走在了前面」。
知名文學家、旅行家余秋雨先生〈承受苦難其實是為世界承擔〉文章中,帶領我們看到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從靜僻的山林踏上淨化人間的道路;讓清淨智慧的佛法,圓融社會各界的界限;從冷淡的清修,走上家庭的幸福安樂。大師越過窮山惡水,將佛法的甘露,一點一滴的滋潤人間,讓深埋人心的菩提種子,萌芽、抽枝、茁壯,彼此相依相靠,超越宗教、族群、地區、語言、文化,促進和諧人我、和諧社會的關係。
大陸《人民出版社》原書記黃書元社長在他〈胸懷大善的聖僧─關於星雲大師的幾個記憶片斷〉一文提到,參與2015年4月15日,《人民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新書發布會,有17位部級領導等重要嘉賓以及各界人士出席,現場擠得水瀉不通。89歲高齡的星雲大師不顧色身老邁,專程趕到北京,當他坐著輪椅進入人民大會堂,全體與會人員起立向他致敬。黃社長引述《道德經》云:「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他之所以值得崇敬,是因為他的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有信仰、只為團體、為社會、為蒼生,他不僅在佛教這個領域把人間佛教理念推廣至世界,以一己之力使佛光山的事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崇高境界。」
來自各界的文章,都是大師慈悲喜捨的人間因緣。如: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系施耐德教授、韓國釜山弘法寺住持深山法師、蘇州寒山寺住持秋爽法師、西安西北大學李利安教授、北京清華大學聖凱教授,博物館界的廖新田館長等等近百篇,此在無法一一詳盡描述,我們在收錄的同時,摯誠感謝各界對大師的紀念與追思。
大師一生致力兩岸和平往來,做為一個愛國愛教愛眾生的僧侶,在〈人間佛教的宗要〉一文中,大師提出「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事因緣,心意和悅」的踐行理念,讓人間佛教無遠弗屆的走入千家萬戶,他的慈悲、智慧、結緣,潤物無聲,深入民心。如大師的隨侍英文翻譯妙光法師所言:「他不是一個政治和尚,而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出家人。」
適逢佛光山開山 57 週年,過去、現在、未來,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心裡有人間佛教,心心念念懷抱眾生,那麼,即如大師在〈真誠的告白〉所言:「奉行人間佛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
星雲大師永遠與我們同行。
索閱洽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藏經樓)
聯絡人: 林郁婷
電話:07-6561921 分機 2542
線上登記:https://reurl.cc/xl53Z5
最新消息
大學校長論壇締約創新高 58校攜手共創教育新願景
2025-11-06佛光山大學校長論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
2025-11-06杜克大學師生參訪北卡佛光山 體驗佛教文化與禪意生活
2025-11-06我要做觀音 多倫多佛光兒童學習慈悲信仰
2025-11-06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
2025-11-06曼城佛光山重陽敬老傳溫情 善童親手製作鏈珠送長者
2025-11-06中華大學生命教育 舉辦禪繞畫體驗課程
2025-11-06佛光新加坡青年書院第15期結業 帶心學習深入佛法
2025-11-06心定和尚勉勵沙彌 行三好修四成就
2025-11-06佛大海外實習生與多倫多佛光山交流 以科技與創意深化國際交流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中譯本發行 在動盪時代尋覓心靈歸宿 2025-09-29
《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面世 映照人生萬象的智慧之書 2025-09-12
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出版 探討應用管理 2025-09-02
《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2025-09-02
《中國佛教文學史》簡體字版出版 系統梳理兩千年佛文交融史 2025-06-25
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10周年 《從願景到影響》紀念專書見證慈悲實踐 2025-06-05
人間佛教國際語言橋梁 《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2025增訂版》隆重推出 2025-05-20
《佛教叢書6.佛陀》英文版第一冊 佛陀故事啟發人生 2025-05-20







